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11:29:06
郑州暴雨里的普通人:他们被困高架20小时吃饼干充饥,他新房被淹劝自己要“磕赢世界”
每经记者 舒冬妮可杨 实习生 罗石芊 汤小权 每经编辑 文多
无数普通人被郑州这场暴雨困住。
崔俊超下班后三次尝试开车回家,却次次被大水挡了回去,只得留在公司过夜,预计今年要交房的新家,小区群里却说房子已被大水漫灌。
刚毕业的李森和父母本想赶紧赶回开封家里吃晚饭,最终却被困高架之上,只能吃父亲冒险趟水买回的饼干。他觉得高架桥下已被淹没的道路现在像极了黄河,半夜睡觉时,他总担心水漫上来,自己家的车子也被淹没。
但幸运的是,一觉醒来李森一家终于顺利脱困上了离郑回家的高速。
崔俊超呢,他的困扰没有这么简单便能解决。在得知新房被淹后,他还失落地发了个朋友圈。但是后来转念一想,又觉得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,于是把那条朋友圈设置成了私密可见,他觉得朋友有句话说得很对,要拿出磕赢这个世界的态度。
通过群里发的视频,崔俊超得知自己的新房被淹了 图片来源:崔俊超提供视频截图
第一次上班迟到,下班了车开出去就飘
7月20日,一向准时的崔俊超在郑州持续的降雨中创下了自己的纪录——迟到了4分钟。当晚他几次准备回家,但是都被开出去就飘起来的车“劝退”。更让他感到难过的是,自己才在郑州买的房子,被大水漫灌了。
但是秉承着“磕赢这个世界的心态”,崔俊超还是很乐观地看待此次“受灾”。以下,是崔俊超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自述的曲折经历:
我以前从来没有迟到过,因为这场大雨,我有了第一次迟到经历。
这场雨其实从20日早晨就开始了,当时我还开着车,虽然还没有达到“开船”的效果,但是已经有积水了。
雨一直不停,公司平时本来是5点就下班了,但是6点了我们也没办法出去。我又实在不想待在公司,心想着要不然试一下开车回家。当时我同事还提醒我不用考虑回家了,就在公司附近住,我不相信,非要尝试一下。结果一开出去,车就飘起来了,我就赶紧掉头换一条路,没想到还是飘起来了,于是我死心了,昨晚就在公司里睡的。
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,21日早上10点,雨势逐渐变小。我再次准备开车回家,但是开出去没多远,我的车开始“报警”。我以为车进水了出了故障,害怕我的车像其他车一样报废掉,于是马上掉头回了公司。但是后来经过检查,我发现是车轮胎的皮子被折掉了,一直挂着轮胎往前走所以才会出现异响。
路上一辆出了状况的车 图片来源:崔俊超提供
11点半后,雨基本停下来了。我看着天气逐渐放晴,加上公司也停水了,就又开着车穿过高架桥回家。可能是因为政府发了通知,告诉市民尽量减少外出的原因,一路上路况都比较好,除了台阶下还有点积水以外,大多数地方都挺好的。回家后,我把车暂时停在了高架桥的两侧,因为高架桥地势高,也比较宽,停在两侧也不会阻挡交通。除了我以外,也有其他车主把车暂时停到了高架桥上。反正下午2点半左右,我终于回到了家里。
由于昨天和今天的雨势太大,我们公司今早上除了客服部的一两名员工需要来上班以外,其余都回了家。20日晚,百分之九十八的员工都回了家,剩下百分之一的员工住在了公司附近的酒店,还有百分之一的员工在公司打了地铺。
在我上午10点半折返回来之后,我的同事给了我一杯八宝粥。但我还是下楼去找了便利店和餐馆购买食物,原来包子馒头都可以随便选,但是当时只能有啥吃啥,没得挑。附近的便利店东西也变得很少,买东西都需要排队了。我们公司自己的餐厅也是下午才开始做饭。
我这够惨了,在新乡买了个房子“烂尾”,现在在郑州买了一个房,预计今年年底要交房了,虽然我还没去实地看过,但是小区群里在说房子被大水漫灌了。我当时非常失落,甚至发了个朋友圈,但是后来转念一想,不要发布太多负面能量的信息了,我就设置成私密可见了。
天灾人祸太多了,去年这个疫情对大家的打击都很大,今年又是暴雨洪涝,但是我还是觉得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。我朋友也说,要拿出磕赢这个世界的态度,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的。
一家三口被困高架20多小时,生怕醒来时水已漫到车上
7月20日,李森从北京回到河南,父母到郑州东站接他回家。起初一家三口还沉浸在见面的喜悦中,但被堵在高速路口两个小时后,他发现,回家并不容易。
积水越来越深,李森一家把车开上了高架,逆行、拖车……交通一片混乱,他们很快被困在其中。坐在车里,李森看到桥下积水越来越深,像“黄河”一样,而各种抛锚的车,泡在了这条“黄河”里。
以下是他的自述:
现在想想,如果我们昨(20日)晚没有顺利上高架,可能人都不知道哪里去了。
20日下午1点多,我从北京出发到郑州,父母到郑州东站接我回家。我到郑州东站时是下午四五点——雨最大的时候,但那时路面积水并不多严重,还因为终于团聚心情很好。
我们开车刚从郑州东出发时,积水差不多5厘米左右,去高速的路上,水位越来越高,我们赶紧往高速赶,路上车子几次熄火,好不容易赶到上高速的路口,却发现高速已经被封了。
暴雨中的道路。图片来源:李森提供视频截图
一开始我们想着,雨总是要停的,所以打算在上高速的路口等。结果车越来越多,堆了很长一条,很多车发现高速不让上就开始掉头、逆行,各种乱开,在那儿堵了两个小时,我们发现实在是上不了高速,才决定找个安全的地方待着。
往回开的路上,积水越来越深,于是我们开上了高架桥。一上去我就感觉高架上好像有几千辆车,各种尝试逆行的、乱开的、拖车的,一片混乱,很快高架也开始堵,下也下不去,上也上不了,我们被堵在中间没法动。
当时我就坐在车里往桥下看,各种那种抛锚的车泡在水里,而水都淹到了人的大腿以上。我那时候觉得,桥下的水好像“黄河”一样,水都在流淌,一直在流淌,太危险了,幸好我们直接上桥了,如果我们在底下,直接车就被水淹了,人都不知道去哪了。
高架下面的水流。图片来源:李森提供视频截图
晚上八九点,我爸冒着大雨下车,跑到了周边一个小区,找到很里面的一个小卖部,买了水跟饼干,那儿只有水跟饼干。(这些东西)成了我们一家三口那20个小时里唯一的食物。再晚些时候,有个车被淹在附近一个十字路口上不来,车主过来问我们借了一个拖车的工具,我爸又下去给他帮忙。
折腾到晚上我们都又困又累,我就跟我爸妈说,都睡觉吧,睡觉可以保存一些体力,也不会想着吃的,也不会想到喝水。但其实我睡得并不踏实,桥下的路都积水成河了,中间我几次醒过来,就看着下面的水越来越深,生怕一醒来水已经漫到车上了。
21日凌晨5点多我们就醒了,因为我们怕水位越来越高,想看有没有上高速的办法,东南西北全部都看了一遍,没有一个能出去的。我觉得那段高架上只有两种车,一个就是可能所有都尝试了,只能在那等着,另一种人是开始乱蹿想找地方出去的。
我当时想,如果这个高速还不开,今天郑州再下大暴雨,那就完了。
不过,幸好后来雨停了,我和同样被困在高速的同学互报了平安,赶紧往高速上开,才顺利脱困,离开了郑州。
每日经济新闻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11:37:08
河南省气象局:过去24小时鹤壁最大降水量达777.5毫米,网友:相当于500多个西湖
央视新闻
本轮整体雨水天气过程鹤壁的降水量已超过郑州
7月22日上午,记者在河南省气象局采访了解到,过去24小时河南省北部、中部出现暴雨、大暴雨,局部特大暴雨天气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鹤壁科创中心,降水量达777.5毫米。
据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、首席预报员苏爱芳介绍,本轮整体雨水天气过程鹤壁的降水量已超过郑州,从17日8时至22日8时,鹤壁平均降水量为562.1毫米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鹤壁科创中心,降水量破千毫米,达到1072.8毫米。根据网友估算,相当于500多个西湖水的水量。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11:52:41
雨过后的郑州街头,亲历者讲述困在隧道内的8小时
从隧道底部开始积水到没过底部车辆只用了不到一小时。
特派记者 郑子愚 李楚悦 发自河南郑州
7月22日,郑州市区阴。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,市区道路湿滑泥泞,高架道路及其入口处因地势较高,停靠着大量避难车辆。由于地面道路积水严重,不少市民只能步行或在高架道路上驾驶非机动车。各处都有救援人员的身影。
18日以来,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过程,其中20日16至17时降雨量达201.9毫米,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。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消息,16日以来,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03个县(市、区)877个乡镇300.4万人受灾,因灾死亡33人,失踪8人。
这两天,网上流传着一组“郑州京广北路隧道大量车辆遇险”的图文信息。21日,强降雨致京广北路隧道积水严重,数十辆汽车叠加在泥水里,隧道两个出入口完全被车辆堵塞。22日上午,记者在现场看到,有救援队伍正在现场进行抽水作业,隧道口积水水位明显回落,大部分受困车已露出,车损严重。
车主小马告诉记者,20日15时,自己驾车由北向南驶出涵洞时就被堵在了出口。小马进退两难,只能在车里干等。
17时许,郑州雨势增强。小马回忆,从隧道底部开始积水到没过底部车辆只用了不到一小时。随着隧道内水位上升没过小马腰部,他弃车逃生。当时,雨水不断从地面涌入隧道,“每迈一步都很难,感觉水流会把自己冲下去。”
另有部分不敢涉水的车主站在车顶上等待救援。小马建议,数人前后并成一列向上走,共同抵御水流。“就算这样走,也走了很久才走出隧道。”小马说。
没过多久,小马看到,涌入隧道的水流将隧道口的汽车冲入隧道中,整个过程犹如山洪暴发,自己的车辆也被车流向后推进了约10米。23时,隧道已完全被淹没。
22日,小马趁着雨停回到京广北路隧道查看车损。他发现车辆层层堆叠,自己的汽车被卡在了中间一层,车体已严重损坏。回想起20日的夜晚,他仍旧心有余悸。
另外,记者还了解到,当地仍有部分地区停水停电,手机信号时有时无,但是市民生活总体有序。
河南郑州街头,一处人行道出现地陷。郑子愚摄
7月22日,救援人员抽空地陷中的积水。附近居民回忆,地面塌陷发生于20日晚间,21日天一亮已有救援人员开始抽水,但是由于当天的暴雨,水位再度上涨。塌陷的地面附近拦起了警戒线。郑子愚摄
郑州多处隧道积水。郑子愚摄
7月22日,郑州不少隧道积水严重,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车辆驰援郑州。图为救援人员进行抽水作业。郑子愚摄
7月22日,郑州不少隧道积水严重,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车辆驰援郑州。图为救援人员进行抽水作业。郑子愚摄
7月22日,郑州部分路段积水仍旧严重。郑子愚摄
京广北路隧道积水严重,7月20日下午开始,就有不少车辆被困。目前救援队伍已经赶到现场。郑子愚摄
郑州部分路段积水严重。郑子愚摄
7月22日,一处工地围墙倒塌,一名管理人员正在抽水。郑子愚摄
抱着孩子蹚过积水的郑州市民。郑子愚摄
被水淹没的车辆。积水退去,车里满是泥泞。郑子愚摄
被水淹过的公交车。车厢里都是淤泥。郑子愚摄
京广北路隧道外,不少车辆淹没在水中。郑子愚摄
路面积水严重。郑子愚摄
京广北路隧道口。郑子愚摄
车辆被水淹没。郑子愚摄
有的被困司机回到现场修理汽车。郑子愚摄
隧道口的路面遍布生活用品,有市民回到这里寻找丢失物。郑子愚摄
对暴雨还心有余悸的市民围在一起聊天。郑子愚摄
来源:上观新闻 作者:郑子愚 李楚悦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12:54:10
大水逐渐退去,郑州京广隧道北线抛锚车堆积,众人齐救援……
来源:上观新闻 作者:孟雨涵 海沙尔
一位参与救援的郑州车主说:“全国各地都来支援郑州了,我们搭把手必须的!”
2021年7月22日,在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郑州市南北大动脉京广隧道北线。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对隧道内被困车辆进行救援。
水已退却,南北大动脉京广隧道北线出入口,抛锚车辆堆积。
水退后车内留下淤泥。
现场群众一起帮助一名宁夏车主的抛锚车辆脱困。
救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17:51:29
"720"特大暴雨突袭郑州,气象部门预报了,然后呢?
千年一遇!实在太大了
这种特别极端的突发天气
是对一个省会城市
在防洪、应急、救灾、多部门协调等方面
综合管理能力的考验
“我在地铁里,水快到脖子了,求助求助求助!”7月20日晚,一个名叫“小佩”的网友在微信朋友圈求救,她所在的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到沙口路站隧道内出现积水。当天,河南郑州遭遇了“千年一遇”特大暴雨,20日16~17时,一小时降雨量201.9mm,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。
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于21日凌晨3:50发布:此次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。7月20日18时许,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,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。18时10分,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,组织力量,疏散群众500余人,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,5人受伤,均已送医。
央视新闻直播中,郑州市内宽阔的马路变成河道,成排轿车漂浮在泥黄色积水中。多路段水流湍急,行人需拽着绳子、一个接一个逃出积水洼地,水已经没过成年人大腿。
7月20日,河南郑州,市民冒着暴雨出行。近日,郑州连遭暴雨袭击,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街道积水严重。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
这场特大暴雨是从7月18日凌晨开始的,当天就达到暴雨级别,在18~19日上午停了一段时间后,从19日下午一直下到现在。郑州气象局数据显示,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,三天总降雨量为617.1mm,而郑州平均全年降雨量只有640.8mm。这意味着,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。
其中,小时降水、单日降水均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。迅疾倾覆而降的雨水在20日下午达到巅峰,当天下午4~5点一小时内,降雨量就达到201.9mm,一举刷新“全国国家级气象站一小时降水纪录”,而按照一般标准,日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就已经算是特大暴雨。
根据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》有关规定,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。
特大暴雨突袭下的郑州
家住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温静怡一家在20日下午1点收到短信通知:“郑州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,预计未来三小时降水持续,累计降水量超过100mm。” 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四级,其中红色为最高,意为“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,且降雨可能持续”。
“现在是汛期,以往每年夏季降水,老城区都会有一些路段积水,没过小腿是常有的事。”温静怡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。7月19日傍晚7时许,她和丈夫从外地开车回郑州,在高速路口看到很多防汛沙袋,就知道汛期来了,防汛是当地政府部门每年的常规工作。因此,在强降雨刚来的时候,她刷到老城区淹水的视频,并没有太在意。
郑州市下辖6个区。当地人习惯以中州大道为界,将中州大道以东称为“东区”,开发时间较晚,道路、楼房都很新;把中州大道以西称为“西边”,即老城区。老城区建成年代早,有隧道,洼地多。据温静伊说,不少路段一下雨就积水。
20日下午6点多,温静怡在朋友圈刷到“西边”网红商场正弘城淹水的视频。该商场地下一层与地铁相连,当时雨水从地面沿着台阶冲进地下商场入口,像瀑布一样,“但当时大家还是没意识到事态有多严重,都以为和往年一样,雨下一阵就过去了。”温静怡说。
下午5:20左右,温静怡接到母亲电话,母亲正在工作的大厦因大雨停电。当时路上的积水已经接近半米,看不清路况,出于安全考虑,温静怡母亲决定当晚留宿在公司。再晚些时候,温静怡看到郑州地铁5号线进水的新闻,她意识到事情严重了。
7月20日,河南郑州,车辆经过积水路段。近日,郑州连遭暴雨袭击,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街道积水严重。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
“我长这么大,第一次见到郑州出现这种规模的强降水。”今年29岁的温静怡不知道的是,46年前,河南驻马店也出现了一场强降雨。据记载,1975年8月4日至8日,一场强降雨突袭河南省的驻马店,24小时最大降水量达到1060毫米,造成1100万人受灾,超过2.6万人死亡,史称“758”洪水。
20日的暴雨同样属于罕见:号称“宇宙第一大医院”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暴雨,院区全部停电,电梯全部停运,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。600多名重症病人,协调向外转运。
侯广乘坐的火车是20日下午5:40左右停在郑州东站的。此前,他也知道郑州正在下雨,但看了朋友圈,觉得事情没有多严重。事实上,7月19日,郑州市区内的交通还可以正常通行,只是在一些涵洞处有部分积水,来自商丘的侯广打算20日去郑州见朋友。朋友还开心地和他说“欢迎你来!”但他没想到,到郑州之后不仅没有见到朋友,在15个小时内,自己被困在以高铁站为中心的五公里内。
出站后,侯广发现,二层的扶梯口站满了人,往下一看,一楼的水已经没过脚踝高度。他于是往前走,发现水越来越深,先是到小腿,在一楼最深的地方已经齐膝。他看到,一楼的便利店食物几乎被抢空,他只抢到了几包泡面。站内的商务休闲室已停电,里面一片漆黑。
侯广走到站外发现,对面的马路积水已经到腰部,很多人尝试蹚水往外走,不久后又再次折返。此时,地面交通已经全部瘫痪,侯广给市长热线打了第一通电话,此刻是6点半左右。“我说,现在很多人被困在郑州东站里,市政目前有没有啥应急救援措施,接线员和我说,政府正在进行市区内排洪,目前只有地铁五号线没有接到停运通知,可以乘坐。”侯广回忆说。
郑州东站的地铁站入口就在一层,也就是火车站的到达大厅,再往下,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,地下二层为1号线站台,地下三层为5号线与8号线站台。侯广听从接线员的建议,挂了电话后马上往地铁口走,但他很快发现,地铁口已经没法进了,“整个地面层的水像瀑布一样往地铁里灌,”很多人围在入口处往下看,通往站台的台阶已经全部被淹没,站台上没有任何人。而且,他注意到,此刻地铁入口处没有工作人员指引,没有人提示人们不要进站。
“后来才知道,五号线有人被困,还有死亡。现在想想,真是后怕。”侯广感慨。
经过在水中漫长的“突围”,侯广终于从郑州东站走到一家酒店,大堂里全是裹着浴巾的路人,他体力耗尽,决定暂时在大堂先撑过这个在郑州的第一晚。
就在那天晚上,水利部发布消息称,受降雨影响,预计黄河中游伊洛河、沁河,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,淮河流域洪汝河、沙颍河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,黄河中游干流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编号洪水,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。
20日16时30分,黄河支流枯河丰乐农庄段出现决口。武警河南省总队机动支队分两个方向共派出500名兵力,出动28台车、携带9艘冲锋舟和皮划艇等抗洪抢险器紧急救援。
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,21日1时30分溃坝。受此影响,紧邻郑州老城区的西南三环外的南水北调河周边区域,以大学路以西、南四环以北、西四环以东、南水北调河以南为界,范围内的人员全部转移到三环内。
大暴雨预报了,然后呢?
中央气象台预计,未来三天,河南省仍有降雨,其中21日降雨强度大,郑州有暴雨、局地大暴雨。21日,河南中北部有大到暴雨,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、局地特大暴雨;郑州地区有暴雨、局地大暴雨(50~120毫米)。22日,河南中西部有小到中雨;郑州地区有小到中雨(5~15毫米)。23日,河南中西部小到中雨;郑州地区有分散性阵雨(1~5毫米)。此轮强降雨过程趋于减弱结束。
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降水量统计显示:20日2时至21日2时,郑州降雨量达到622.7毫米,新密、荥阳、延津、嵩山、偃师、新乡、原阳等地降水量超到250毫米,达到特大暴雨级别。
所谓暴雨,是指一地24小时累计降雨量50毫米至99.9毫米,100毫米至250毫米为“大暴雨”,250毫米以上称“特大暴雨”。
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,正研级高工苏爱芳对河南历史上五次强降水过程的比较看出,此次暴雨过程全省累计雨量最大值,一小时最大降水量及日雨量,均大于此前5次过程,日最大降水量和6小时最大降水量则仅次于“758”暴雨。综合考虑,从持续天数过程、日降雨量等指标来看,此次暴雨过程强度达“特强”等级。
7月20日,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,多地出现暴雨、大暴雨,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。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摄
关于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成因,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分析师朱定真说,首先有台风影响,台风“烟花”虽然距离我国还有近一千公里,却远程控制了河南暴雨。在“烟花”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,大量的水气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,在河南集结成雨。从地形上来看,偏东气流在河南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,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,地形导致降雨范围集中,雨势更强。 再从大气角度分析,大气环流形势稳定,导致降雨持续时间长。目前只有等台风“烟花”更靠近我国后,环流形势出现调整,截断水气来源,河南的雨才能停。
而让公众产生疑问的是,这场极端暴雨事先有没有做出准确预警?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指出,这次在预报大雨时,一开始气象部门预测降雨中心会在焦作,但最后实际是在郑州,稍有一些偏离。这是现有的气象科学技术上无法避免的误差。但即使如此,在郑州“千年一遇”大雨这三天,气象部门并非没有给出预警。
7月19日上午11时许,郑州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称,7月19日~21日我市有大到暴雨,累积降水量90~150毫米,局地150~200毫米。当天中午12时28分和14时28分,分别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。当晚19时13分,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,当晚21时59分,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,预计未来3小时内,降水持续,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。20日持续发布红色预警信号。
20日,郑州气象局官方微博发文称,就暴雨而言,它是不同时间尺度、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。目前它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,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,甚至十分缺乏。所以暴雨预报中,常会出现“局地”这一名词,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,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,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。从整个世界来看,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,属于世界难题。即使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,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%~23%。
暴雨预报本身有难度,而中国北方地区的暴雨比南方暴雨更难预报。原因在于,北方下暴雨的几率小,区域性暴雨一年就一到两次。相比之下,南方的梅雨季动辄一个月,预报员预报下雨的正确概率就要大得多。同时长江流域梅雨形成有其规律可循,北方尤其是华北处于冷暖空气都比较活跃的交接面,每一次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都不尽相同。因为北方暴雨发生几率小,造成的灾害也不如华南和长江流域大,对北方暴雨研究也相对较少,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。
1975年河南“758”暴雨后,中国气象局召开了专门针对北方暴雨的“北京会战”研讨会。第二年,来自北方14个省份的50多名科学家又在南京空军气象学院专门研究“758”特大暴雨成因。但此后,少有大规模对于北方暴雨的研究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守亭表示,“科技部立了几个973项目,都是研究华南和长江流域流域暴雨,没有一个大的课题支撑北方暴雨的研究”。
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继松表示,全国现在暴雨预报准确率仅为百分之十几到二十,准确率之所以能到这一数字,还是因为南方暴雨影响区域大,天气尺度大,将准确率拉升了上去,北方暴雨预报有时候靠运气。
郑州洪水何以至此?程晓陶表示,从目前汇总的情况来看,主要原因是这次的降雨“实在太大了”“千年一遇!”面对这种特别极端的突发天气,郑州面临的考验,其实是一个省会城市在防洪、应急、救灾、多部门协调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。
程晓陶认为,气象部门连续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——红色预警,但问题在于,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。预警之后,怎样的情况要停工停产?应该怎么协调各部门?怎样调度各种救灾资源?对应要采取的真正应急行动是什么?“前几天我正好在北京参加了一个防汛应急会议,说到预警之后应该如何做,大家也是各有讨论,没有成熟的做法。”程晓陶说。
他还举例说,这次郑州这么大范围的拉闸断电,是有其考虑的。当一个城市整个泡在水里的时候,最担心的就是水体带电,导致人们根本连跑都没有地方跑。所以为了防止水体带电,就要去拉闸断电。但这有可能造成医院停电,给病人尤其是ICU里的患者带来生命危险,所以这就是一个矛盾。对于郑州来说,这样的特大暴雨,确实是一次大考。
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/霍思伊 李明子 杜玮 曹然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21:23:29
消防员忆郑州惊险营救:水像黄河一样往地铁站里灌
7 月 22 日电 ( 记者 郎朗 ) " 现场一片哭声,可以说是惨不忍睹,我们心里都很急,很痛苦。" 那场救援已经过去 30 多个小时,面对记者回忆救援过程,消防员杨朝波依然难掩激动。
杨朝波是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车站大队的大队长,20 日晚上 8 点多,他是抵达郑州地铁 5 号线海滩寺站的第一批救援人员。
图为 7 月 20 日晚发生险情的郑州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出站口。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摄
水像黄河一样涌进地铁站
20 日,河南郑州,这个内陆省会城市因为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,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。
其实,到 20 日,郑州的这场雨已经下了整整 4 天,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,人们意识到郑州暴雨的严重程度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段在网上传出的郑州地铁 5 号线被淹视频。
20 日傍晚,已经发布防汛 I 级应急响应的郑州,城市交通晚高峰在倾盆大雨中进行。路面积水严重,地铁是很多人回家的唯一选择,然而,和人群同时涌进地铁还有倒灌的积水。
疾驰的地铁,回家的人群,越来越无法阻挡的雨水 …… 危险随即而来。
一列地铁在海滩寺站和沙口路站被迫停运,数百名乘客困在车厢里,车门无法打开,车内积水很快就到了腰部,车窗外的水面则更高。拥挤的车厢里,乘客越发呼吸困难。
求援信号不断发出,将近晚上 8 点,杨朝波接到赶赴地铁救援的任务,他们用了 10 多分钟才赶到地铁海滩寺站。
" 黄色的水流像黄河一样还在往地铁站里灌,我们到的时候站台的水也已经没过小腿,看不见隧道里的列车。"
有队员试图从隧道游过去寻找列车位置,但隧道漆黑一片," 水没过了肩膀,脚还探不到地面 "。
情况危急中,杨朝波判断,从海滩寺站寻找被困列车的方法不可行。他一边不断向地铁人员确认列车的位置和受困人员数量,一边向指挥中心请求支援。
7 月 20 日,郑州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街道积水严重。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
快点!车上有很多人!
互联网上开始传出来地铁列车被困的视频,乘客争相站在车座上,紧紧抱着地铁扶手。不可思议的画面迅速传遍网络," 郑州地铁 5 号线 " 成了外界关注河南雨灾的焦点话题。
雨还在下,救援队员的时间越来越紧迫。
在确认被困列车的下一站沙口路站地势更高之后,杨朝波当即决定改变救援策略,带部分队员去沙口路站,在被困列车隧道两头同时施救。
彼时,入夜后的郑州市区,到处都是被积水冲得东倒西歪的汽车,路面积水深度已无法让救援车辆行驶,杨朝波只能带着救援队员徒步前往。
" 心里很急,但路面已经无法通过,大家只能沿着高处的绿化带、隔离带趟水往前赶。"
这段路,救援队员走得更不容易。穿过一个垃圾中转站,翻过两道 2 米高围墙,砸开小区的备用小门 …… 他们终于到了沙口路站。
见到前来的消防员,很多人在地铁口焦急地对他们大喊," 快点!车上有很多人!" 这些人大都是接到求援信息而赶来的受困人员亲属。
杨朝波心里更着急,因为沙口路站台的积水也能没过膝盖,隧道成了一条河,他们没见到车,也没见到人。
水很急,大家不敢贸然出来
杨朝波和救援队员抱着最坏的打算,艰难地靠近着被困地铁的方向。
" 幸运的是,我们发现这列地铁确实距离沙口路站更近,车已经到了快要进站的位置。"
在一条 " 河 " 里营救被困的地铁,困难可想而知。杨朝波发现,这列地铁的最后一节车厢已经完全淹没在水里了,在消防员抵达之前,已有工作人员在帮助乘客逃生。
杨朝波他们分组行动,有人去车里查看被困人员,有人去搭建救生通道,用救生绳和人墙的形式做好防护措施,引导救援。
地铁隧道狭窄,杨朝波听到哭声、呼救声,但逃出车厢的人问不出太多有用的信息,只知道车里有好多人被困,有人已经晕倒,情况紧急。
他们向被困人员大喊:" 我们到了,大家不要惊慌,按照我们的要求按顺序一个个往外疏散!"
这列车怎么就停在了隧道里,后来杨朝波才了解到,列车驾驶员行驶中看到积水涌进隧道,紧急停车,试图将车辆反方向行驶,但已经来不及,车的尾部已经进水。
列车长组织人员在地势较高的车前头聚集,车内人很多,水已经过腰,车厢空气很闷。
一开始打不开车门,情况很危急,列车长在前面车厢打开了一扇门,准备让人员出去。最先出来的人发现水很急," 大家不敢贸然出来,又回到车厢里,把门关住 "。
图为 7 月 20 日晚发生险情的郑州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出站口。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摄
年轻人背着老人孩子,男的搀扶着女的
时间紧迫。
实施救援的杨朝波和队员们,联系地铁工作人员用消防铁锤破窗,从门和窗户两个通道展开救援疏散。
此时,隧道里的水没有再涨,但是水流依然很急,救援进行比较困难。
最前面的车厢距离地铁站台有二三十米距离,借助安全绳,救援队员和地铁工作人员站成人墙,在水里组织被困乘客拽着安全绳疏散。
从 8 点多到 12 点多,疏散进行了三四个小时," 看不出来有多少人,人好像永远都疏散不完,队员心里非常煎熬 "。
救援中,杨朝波了解到,在车厢被困时,乘客自发让老人和孩子到列车的最高处。
整个救援过程,也是让老人和孩子最先出去,大家相互搀扶,年轻人背着老人和孩子,男乘客扶着女乘客。" 这么多人,被困这么久,没有一个人提出先走,甚至包括残疾人、孕妇,我们也很感动 "。
最后一批疏散出来的有二三十个人,有人喊了一声 " 谢谢消防员 ",或因为感动,或因为欣慰,抑或因为疲惫,杨朝波和很多队员们当场流泪。
22 日下午,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通报,20 日,地铁 5 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,18 时许,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,造成郑州地铁 5 号线一列车在沙口路站—海滩寺站区间内迫停,500 余名乘客被困。
这一事故中,12 名乘客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,5 名乘客送院观察,生命体征稳定。
回忆起那晚刻骨铭心的救援经历,杨朝波对记者说了一句最直观的感受:" 如果我们去晚一点,水再涨一些,后果不堪设想,这么多人,他们连接着多少个家庭 ……" ( 完 )
网易新闻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21:25:05
女婴被埋一天后获救 母亲遇难时仍保持托举姿势
北京青年报
近日,河南郑州荥阳连降暴雨,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坍塌。
7 月 21 日下午 5 时,在崔庙镇王宗店村一处坍塌的房屋废墟中,救援人员救出了一名三四个月大的女婴。获救时,她已经被埋了一天一夜。
22 日下午,孩子的妈妈被找到,已不幸身亡,她被找到时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。
据救援队介绍,王宗店村位于山脚下,在 7 月 20 日遭遇了一场泥石流,女婴和母亲以及一名邻居被坍塌的房子掩埋,女婴的爷爷幸运逃生,但也受了伤。
21 日下午在王宗店村,救援人员徒手从房屋废墟中,救出了已经被埋一天一夜的女婴。在救援人员的怀抱中,孩子的啼哭声令人泪目。
据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卫介绍,获救女婴经医生检查,身体健康。他们判断,可能是母亲在房屋坍塌时,将她放在了相对安全的地方。
22 日下午,女婴的母亲和邻居被找到,均已不幸身亡。
" 救援队分成两拨,我们赶到后,接替他们实施第二轮搜救。" 救援队队员杨先生告诉北青 - 北京头条记者,队员们看到女婴的母亲被从废墟中抬出,那一幕让人难以接受," 第一拨搜救的队员告诉我,孩子妈妈被找到时,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,她是在最紧急时刻,将孩子举起,所以女婴才能活下来。"
网友评论
腾友:天下父母心,真不想看这样的消息,受不了
伊:这个结果是我最不想看到的。当时看到小婴儿被救出来时,我就祈祷孩子妈妈也能平安,孩子那么小,她需要母亲。
勇敢的心:可怜的母亲,还没有见证孩子的成长!可怜的孩子,这么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!愿世间再无灾难
无言: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,健康长大,做一个善良的人。
Alisa:突然泪如雨下,伟大的妈妈把生的希望给了孩子!
小末:心痛伴着感动。孩子,你人生的路可能不会太平坦,但一定要记住: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,她给了你两次生命。
河南老乡挺住!
愿平安!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3 21:31:34
灌满30万立方米的郑州隧道:仿佛末日浩劫
北青网
" 京广北路隧道 ",成为特大暴雨中郑州的一个悲情缩影。
这条连接郑州南北的一条交通要道,主线全长 1835 米,隧道总高 6 米。然而,在 7 月 20 日下午,这里却成为了一条无法逾越的 " 天堑 "。
当日下午 4 时到 5 时,郑州降雨量达到 201.9 毫米。在家住隧道出口旁的市民视线里,约 30 万立方米的积水灌满隧道,只用了不到 3 个小时。
漂浮在水里的数十辆汽车,奔波于水中救人的无名英雄,惊险逃生的一家四口,还有罹难于此的市民。这里发生的一切,不会被遗忘。
未能逃生的罹难者
22 日的郑州,已没再怎么下雨。可市区积水最为严重的京广北路隧道,在线上线下让人揪心。数台 " 龙吸水 " 大型排水车正在加足马力抽排,围观路人祈祷里面没有被困失联的人员。
这条双向六车道的下穿隧道,是郑州市民慕慕(化名)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。时过两天,她仍在为 20 日走京广北路隧道的决定而感到后怕。
" 那天我开车被困在大卫城这边,不敢回家!路上水太深。下午三点左右,雨下得挺大的,我开车由南向北方向经过京广北路隧道。" 慕慕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当时有好多车都没走下面隧道,选择了走旁边的辅道,估计怕隧道下面积水抛锚。她当时冒险决定走隧道的时候,隧道内还没有什么积水,由南向北的车也就四五辆,畅通无阻,由北向南方向经过隧道的车却比较多。
" 听说后来隧道里有很多车辆被淹,有遇难者遗体被打捞起来,家属悲痛万分。" 慕慕说。
22 日中午,在京广北路隧道靠涵唐酒店这头,已经露出了三四米高的隧道壁,从安徽合肥赶来抽排的救援人员说,他们这个小分队从 21 日深夜开始作业,吃盒饭三班倒,累了就去车上眯一会儿,到现在已经抽排了十多个小时,目测隧道里还有一米多深的积水。第二第三梯队已经到达了郑州,持续增援河南救灾的第四梯队,正准备从安徽合肥出发。
洪水不只是淹没了京广北路隧道。隧道旁的涵唐酒店,大堂外墙壁上有约 1 米高的渍水痕迹,表明隧道上方路面的积水,也是超过了一米深。
酒店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,正在用拖把清理地面上的泥浆," 之前隧道里漂了好多辆车,现在只剩两辆还没有拖走,听说隧道还没有抽完的水里,还淹了有车。"
隧道的两边护栏处,有许多的市民在围观。有的围观者分析,隧道里被淹的那么多车,有一些是从周围路边所停车辆被冲漂进隧道的,也有附近市民分析,前天的雨确实下得太大太急,隧道内短时间内进水,一些车辆进入隧道后没来得及撤出。隧道口一家商户老板周先生说," 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车,希望里面没有人。"
" 有人在隧道里遇难。" 一名在现场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还没有抽完的积水里,可能还有车辆,希望再没有遇难者。
财新报道称,官方证实,目前京广北路隧道积水已造成两人死亡,死者于 7 月 21 日隧道排水时被打捞起来。
游泳救人的无名英雄
京广北路隧道,位于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南段 , 距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约三百米。郑州的士司机郭先生介绍,京广北路隧道是连接郑州南北的一条交通要道,会成为不少司机朋友的必经之路。
在社交平台中,暴雨后的京广北路隧道,几十辆车横七竖八地叠着罗汉,配着悲伤音乐的视频不断涌现。
视频中,隧道南北两个出口已被积水灌满,水面逼近旁边的高架桥路面,积水中还有大量漂浮的车辆,网友们见此倍感担忧。
在担忧之时,一名男子在隧道积水中奋勇救人的画面,迎来网友猛赞。
视频显示,在隧道出口的积水中,漂浮着数辆车子,在一辆白车和一辆黑车旁,两个人拼命地挣扎着,另一位穿着白衣服的男士迅速游向白车附近,将一人救起后扶至车顶。此时黑车旁人的头部已淹至水中,就在危急之时,白衣男子迅速游向黑车旁,拉起了水中的这个人。
网友将这段视频发至网络平台时,称白衣男子是一个奔波于水中的无名英雄。
拼命逃生的一家四口
至 7 月 22 日下午,京广北路隧道的积水已抽出部分,隧道南出口的积水高度已下降了数米。的士司机郭先生称,他从交通广播了解到,京广北路隧道内的积水约 30 万立方米,抽水作业可能还需持续两天。
与其他市民一样,郭先生也前来隧道口围观过一段时间。"21 日下午两三点多,我在那里看到现场搜救出来一具遇难者遗体,应该是成年男性。" 见此情形的他,心里不禁一阵悲痛,随后便离开了。
而家住隧道南出口旁的张女士(化姓),几乎目睹了隧道涨水与退水的全过程。"20 日下午两点多开始下大暴雨,到约五点时,隧道口的水就已逼近两边的路面了。"
站在张女士所在楼栋的窗户边,隧道口发生了什么,她看得清清楚楚。" 隧道里外很多车,积水涨得很快,很多车里的人真的是死里逃生。"
让张女士印象最深刻的,是一家四口逃生的情景。" 顶着孩子,扶着老的,还拉着媳妇儿。" 看到这一家人成功脱险,张女士悬着的心才敢放下。
" 停在隧道两边辅路上的车,都被淹了。" 车中有没有人,让年过六旬的张女士担心不已。21 日下午 1 点多,她下楼了。
" 我看到搜救人员从那辆黄色的车里,抬出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……" 话没说完,张女士停住了,眼眶变得湿红。
京广北路隧道的抽水作业,开始于 21 日下午,抽水泵发出的轰隆声,周边居民清晰地可以听到,昼夜没有停歇。
" 隧道口的车拖走了不少,积水也正在快速消退。" 张女士说。
弃车而逃后庆幸活着
从 22 日下午 3 点,至晚上 10 点,7 个小时里,在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围观的人潮还未退去。
站在人群中的金先生,今年 50 岁,河南驻马店人,在郑州打工多年,有一辆属自己的面包车。
望着不远处已被雨水淹没的车子,金先生既感有些庆幸,也会觉得难过。庆幸的是,他和他的四个朋友,在雨水已漫过腰身时果断弃车而逃,这才有了继续活着的机会。难过的是,他的一辆车和旁边的一堆车,等待着抽水救援。
7 月 20 日下午 5 点左右,金先生从西三环方向驶向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旁的辅道,暴雨来势汹汹,积水没过车轮,前后车辆都动弹不得。发现车中进水后,金先生打开了车门。
" 积水快到我腰了,水流很急,要是一个人肯定会被冲走,我赶紧喊他们一起跑。" 金先生看见旁边的隧道口也有不少车辆滞留," 车上人都在往外跑,也有从隧道里面跑出来的,不跑肯定没命。"
下车后的金先生一行五人无处可去,在哪儿过夜成了难题。让他们感动的是,离车不远的一家公司敞开了门,收留了他们以及其他市民。
22 日上午,早已回到住所的金先生终于等到了保险公司的电话,下午三点,他前来认领车子,打开车门,车内一片狼藉。
经历了自救与他救以后,金先生除了感谢,别无他言。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4 10:31:06
河南水灾:特大暴雨致数十人死亡 最初24小时发生了什么
BBC中文 2021年7月21日
最近更新: 2021年7月22日
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近日遭遇罕见特大暴雨,多个城市出现内涝。截至当地时间22日上午,全省因灾死亡33人,失踪8人。
根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,此轮强降雨还造成全省103个县(市、区)877个乡镇300.4万人受灾;已紧急避险转移37.6万人,紧急转移安置25.6万人,农作物受灾面积215.2千公顷,直接经济损失12.2亿元。
河南省气象局官方微博称,河南省今次降雨“突破历史极值”;官方媒体也报道,郑州市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(建站以来)、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。
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,7月21日凌晨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提升为一级。此前7月20日,郑州市的防汛应急响应已经提升至最高级别的一级。
“地铁被淹12人死亡”
应急响应级别一升再升,凸显河南面临的洪灾威胁之严重。
在过去的24小时,“郑州地铁被淹事件”持续在网络上发酵。在遭遇罕见自然灾害的同时,人为因素和人为责任也成为讨论热点。
20日晚,郑州市的地铁有数百乘客被困,其中12人死亡,5人受伤。目前市区陆、空交通受阻,一些医院和居民区停电。
河南暴雨引发严重洪灾,郑州地铁被淹已致12人死亡
20日晚,郑州地铁5号线途径的一些站点严重积水,导致列车停运,一些乘客生命垂危。
当日晚6点开始,郑州市地铁宣布全线停运。雨水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内,许多乘客被困于车厢。
《中国青年报》援引一位被困在地铁上的人称,5号线列车在抵达海滩寺站时,已经采取紧急停靠措施,“但后面列车继续往前开”。
他说,一部分人在列车长的指挥下走向地铁内的人行信道,但由于信道过于狭窄,大部分人又被迫返回车厢。
A worker walks in a tunnel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a subway on December 18, 2020 in Zhengzhou, Henan Province of China.
郑州暴雨引发地铁被淹,12人死亡,地铁被淹发生在5号线。这是郑州地铁隧道资料图。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这位被困人士称,到了晚上九点,列车窗外的水已经将近一人多高,而车厢的水流也漫过胸口,甚至脖子。
“身边陆续有人出现缺氧、低血糖的症状,有人在发抖、大喘气、干呕。”
救援人员后来凿开玻璃窗,并将破窗器递到车厢内,才解救出一些人。“从开始被困到撤离到安全区域,前后约4个小时。”
官方凌晨通报,地铁内共疏散500余人,其中12人抢救无效死亡,5人受伤送医。
“郑州发布”称,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,7月20日18时许,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,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。18时10分,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3年12月28日,郑州1号线开通试运营,郑州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17个、河南省第1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。截至2021年6月,郑州地铁开通的线路共7条,运营里程206.5公里。
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公众质疑
郑州曾投入巨资建设“海绵城市”,旨将这座城市打造成具有吸水、蓄水等功能的海绵体,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。但一场暴雨似乎打破了这个神话。
许多公众在网络上质疑,官方预警暴雨是否及时,各个部门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,地铁有哪些相关备案,救援系统上的应急弹性是否不足,等等。
有中国媒体质疑官方没有及时做出地铁停运的决定,但没有得到政府回应。
中国官方数据显示,郑州单日降雨量突破监测以来的历史极值,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。近三天的降雨量接近常年一年的雨量。
在郑州经营个人生意的刘先生对BBC描述20日晚的大雨,“我从来没有见过昨天这么大的雨,就在那一个小时几乎是从天上倒下来,一片白色,什么都看不清,然后水一会就起来了。”
7月20日当天,郑州气象局共发布暴雨红色预警(一级/特别严重)6次,分别为01时08分、06时02分、09时08分、11时50分、16时01分、21时32分。
15时30分,郑州地铁关闭首个出入口,而五号线的站点是在第五个红色预警发布40分钟后才关闭。
郑州市内一些地铁站停电,导致沿线水泵无法运行。《南方周末》引述一位安全部门主任称,有电的地铁站开足马力抽水,但水太大了,“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水泵的设计能力”。
郑州地铁站附近 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部分医院停电
暴雨还造成郑州市内一些医院的供电设备进水,就诊病人滞留,重症病人一度处于危险状态。
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1日凌晨停电,急缺供电设备,需要郑州地区调配发电设备。
根据中国媒体《财新》报道,21日上午7点,该医院供电仍未恢复。一楼的洪水已退去,但地下楼层被淹没,千余名一日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因交通问题仍滞留在医院。一位医院内科医生称,医院目前已停诊,大量医用检测设备和电力设备在医院负一层被淹,损失很大。
官方媒体《人民日报》引述该医院一位领导称,该院河医院区停电后电梯全部停运,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。目前正在协调约600名重症病人向外转运。
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等其他一些医院,以及一些居民区也在21日凌晨停电。
家在郑州的孙先生对BBC说,大雨导致郑州北部、西部的一些小区配电设施进水,造成居民区停电。他所在的金水区没有停电,但在21日上午,居民区电话、网络信号不稳定,“大家都联系不上”。
郑州 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近百趟火车及高铁停运
暴雨导致郑州的铁路、航空、公路运输大面积中断,而由于该城市是南北、东西交通要道,影响波及中国多地。
目前,郑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五条普速干线铁路,及三条高铁部分区段封锁或限速运行,致使近百趟普铁、高铁停运。有乘客在列车内滞留超过30小时,车上间歇性供应电力。
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郑州是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。暴雨导致郑州周边铁路中断,对中国铁路网造成影响。
从20日开始,中国近百趟普铁、高铁停运,还有大批列车晚点。有多趟列车滞留超24小时。
国家铁路集团官方微博“中国铁路”称,河南暴雨致京广线一路段路基下沉,由包头开往广州的一辆列车在郑州市区间发生车厢倾斜,无人员伤亡。
郑州铁路局在官方微博称,由于强降雨长时间冲刷和浸泡,一些线路的部分区段雨量超标,出现水侵钢轨、堑坡溜坍、边坡溜塌、线杆倾斜、树木倾倒等安全隐患。
BBC
凡人
发表于 2021-7-24 18:39:39
河南强降雨已致58人遇难 5人失踪
中新网郑州7月24日电 (记者 刘鹏 韩章云)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4日消息,截至当天下午4时,该省强降雨已致58人遇难、5人失踪。
据通报,16日以来,河南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37个县(市、区)1373个乡镇930.58万人受灾,因灾遇难58人、失踪5人(郑州市56人遇难、5人失踪,开封市1人遇难,漯河市1人遇难)。
通报称,河南省已紧急避险转移81.49万人,紧急转移安置114.11万人,需紧急生活救助44.41万人;农作物受灾面积734.6千公顷。(完)